《愛瑪》 (Emma)

                                Jane Austen      ·奧斯丁

觀後賞析 :           

                            父女互動與女主角對愛的覺醒描寫細膩

沒有明說之「無常」的傷害與愛瑪的孝心

         在第一章就可清楚了解愛瑪的家庭背景:「愛瑪·伍德浩斯,美麗、聰明又富有……降生在世上的二十一年來,她幾乎可說是無憂無慮。」 又「愛瑪幾乎已不記得早逝母親慈愛的模樣。母親的位置,遂由一位優秀的女家庭教師所取代……這位泰勒小姐(即家庭女教師 )已在伍德浩斯家服務了十六年」由此可知,最遲在愛瑪五、六歲左右,其母便已離世,愛瑪是在單親家庭的環境下,與父親、姐姐生活;尤其姐姐出嫁後,便成為家中女主人,與慈愛寬容的父親相依為命。

                 書上又如何形容住在海伯瑞村裡的哈特菲宅邸中的伍德浩斯先生呢?「他(指伍德浩斯先生,即愛瑪的父親)需要旁人的精神支持。他個性緊張,容易憂鬱。他喜歡他所習慣的人,討厭和他們分開,由此討厭任何改變。」由此可揣想得知,愛瑪母親的去世恐怕深深打擊著伍德浩斯先生,因為親人死亡的一去不返,這種改變無疑是重大的人生變化。我認為愛瑪初始的不婚應該也是考量父親無法承受所愛之人一一的離去,雖海伯瑞村難以找到與之匹敵的人物也是助因,但父親的敏感脆弱,難以適應種種變故,或許才是體貼良善的愛瑪最關注的地方。

                 書裡輕描淡寫著「無常」對人世的肆虐,然而對感情豐富、容易感傷的人而言,與摯愛的親人、伴侶分離,無異是生命的劫難,無法忘卻的傷害。本書有三個重要角色都是屬於單親家庭、甚至是孤兒;除愛瑪外,威斯頓先生在太太過世後,不得已讓小兒子—法蘭克(二歲時失去母親)到舅父家中寄養成長;還有從小便失去父母、後由父親好友—坎貝爾上校撫養的珍·費爾法斯。「無常」使愛瑪、法蘭克、珍·費爾法斯三人喪失了至親,改變了命運,甚至連個性的塑成也許都肇因於此。

                 愛瑪雖失去母親,但家庭經濟優裕,社會地位崇高,取代母親來照料她的泰勒小姐也是溫柔良善的家庭教師,加上愛瑪父親亦是脾氣溫和、不太強勢的男主人,所以愛瑪應該是頗適意的成長,有主見而自視甚高。法蘭克是生長於舅父家,環境的優厚使法蘭克似紈褲子弟般享受著衣食無虞的生活,所以他有點任性;然因舅母強勢,法蘭克總有無法為所欲為之憾,因此也養成性情上的虛偽狡詐。珍·費爾法斯比之前二者,她是境遇較堪憐的;父母雙亡,外婆家也孤弱貧寒,雖由父親上司收留教養,然畢竟不是自己親人,故而「寄人籬下」的委屈難免產生,這便使她的個性有些陰柔隱忍,不像愛瑪或法蘭克較張揚活潑。

                 沒有完整家庭與父母護翼下的子女,成長的過程顯得比較艱辛,個性的形成也比較曲折。珍·奧斯丁沒有特意強調家庭背景對一個人的影響,或許因醫療資源在往昔的社會顯得缺乏許多,單親家庭或孤兒多不乏見,所以見怪不怪。然而我們還是可從文本追索到怎樣背景生存下的人可能在性情上會有什麼趨向與表現,珍·奧斯丁對人性的理解與掌握,使得書中情節的鋪排、發展合乎邏輯,也值得我們再三玩味與思考。

 愛瑪是地方鄉紳之後,是有特權的階級

                 愛瑪顯然是珍·奧斯丁眾小說女主角中身分最崇高,不必看人臉色、委屈過活的 「好命子」。是故她行事作風獨斷,過於自信,想法有時主觀偏頗;但基本上,她良善單純、優雅美麗,也是十分體貼親意的好女孩。男主角依然是類似 「達西的化身」,是令人敬重的紳士。

                 男主角奈特莉先生行事端正,善於觀察他人,亦是表裡一致、體貼良善的紳士。但與達西不太一樣的地方是奈特莉先生比較大方親切,與人如和煦的春風,不會似達西初時難以親近,顯得孤傲冷漠。

是書呈現人的自以為是與生命中的盲點和疏忽

               愛瑪聰慧、思慮敏捷,很有主見,但是她的優點卻是她的缺點;沒有慎思下,亂點鴛鴦譜,誤人也差點自誤。法蘭克有些將人玩弄於掌下,內外不一,雖然不至於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然不能誠懇對待所有人,讓他人成為其權宜之計下所操弄的玩偶,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就是不願老實亮出底牌的狡黠,還是讓人厭棄,非正人君子所為。

 

                                                              Emma.jpg

 

arrow
arrow

    marypanda09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