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時雨讀後感                                                                                                                     

IMAG0755.jpg

    

       會關注到藤澤周平的小說,是因先看過改編自藤澤小說諸如《黃昏的清兵衛》、《山櫻》、《花痕》等電影,覺得應該也要看看原著,就選買了台灣翻譯家高詹燦所翻的中文譯本—《蟬時雨》來細讀。以下述說我從此書觀覽後的一些感想,條記之:

第ㄧ、此書可以說是少男遭遇家變後如何自處、成長的小說。筆者以為此作品非常適合國、高中生閱讀。書中無論是初戀、親情、友情、人的掙扎與奮鬥皆有描   述之,情境貼合成長中的少年人,容易引發共鳴、也能鼓舞人心,有勵志的效益。

第二、藤澤每一章節都可以感受鮮明的季節變化、時間流轉;而外在的氛圍又      常隱喻著現實的遭遇,情景交融,很能烘托、營造某一氣氛處境。

第三、我們也可將藤澤這樣的時代小說描述中、低階的武士與諸如金庸的武俠劇稍作比較。金庸呈現的是一個想像中的世界,各種繽紛、不同情性的武林俠士;而藤澤的武士表面雖是在假設的「海坂藩」生活,但生存的真實性是很具體的,即武士的起居作息、培養過程、工作內容、甚至是武藝的演練基本上都是一板一眼,沒有特別如飛簷走壁、凌波微步等高超虛幻的特技。也因此藤澤的武士可說是安排在如常、平凡的、充滿人間情味的現實世界的舞台上鋪演似真的劇碼。

第四、承第三點而言,金庸華麗的武林大戰,俠客幫主等各顯神通在藤澤的小說世界是不存在的。藤澤的重點是在描述主角在生活的歷練下如何成長、蛻變;主人翁的心路歷程或與他人的互動等。我們在藤澤書中看到的是人性的真實面、人情的冷暖、世道有時的不公不義;反而非到必要情況,才有少少的武打場面。

第五、特別要提出在觀覽此部作品時,讓我想到之前曾閱讀過由文經社出版的《一甲子的未亡人:王培五與她的六個子女》。山東煙台聯中校長張敏之與小說中牧文四郎的父親—牧助佐衛門一樣,都是體恤人民或為自己學生著想、爭取權益的好尊長、毋庸質疑的公正義士;但同樣的因為為政者的顢頇與破壞而喪失生命,且其子女張彬(張敏之校長的長子)等六名子女或小說中的牧文四郎都要殘活在貧困、恥辱與他人不解的歧視與遙長的監控中。

                         傳統的社會不必罪證確鑿,犯罪的人也常不是真的做出傷害社會的違紀罪行,助左衛門算是兩大對峙勢力下的犧牲者;扳不倒首腦,就把這些次要的同謀、助長聲勢的羽翼先行剪除   。兩  派惡鬥不惜把對方的家庭賠上;牧文四郎等罪犯家人便毫不留情被這場惡浪捲襲進洶湧的渦流中,人命的不值與生命的無常其實都是人為的迫害造成。而張彬在十幾 歲就如牧文四郎一樣,失去  了可以陪伴、做為榜樣的很重要男孩學習的 角色—父親;同樣不是戰火無情,而是在上位者的無情宰制、刻意斲喪!

                                  書中文句記述: 「與文四郎錯身而過的路人駐足旁觀, 站在屋簷的人不發一語地目送著他離去。文四郎走在街道上,深切感受著這一 切。那一道道刺如尖針的視線,令文四郎的疲憊倍增。他低著頭,步履蹣跚地拖著車。他覺得自己就像是隻螞蟻,在烈日下扛著比自己身體還要龐大的重荷。

                  覺得自己就像是隻螞蟻,在烈日下扛著比自己身體還要龐大的重荷。這龐大的重荷不只是拖車與父親的屍身而已,還有社會歧視、 不諒解的異樣眼光,與年紀還不足以扛下這無端 恥辱、憤懣卻得咬牙承受的無奈感。我覺得此段描寫一個遭辱、有父仇的年輕人之辛酸血淚十分成功且感人。而張敏之校長蒙冤被殺之後,他的家人,尤其是長子張彬一路艱辛、坎坷的 成長經歷,與文四郎極為相似:遭逢父難時, 兩者都是十幾歲、半大不小的年輕人(張彬可能更小);且兩者父親咸為品德端正、受人敬重的正面人物等等。小說家厲害之處即在雖是虛擬的腳色, 但不論心境、處境都能細膩準確的描摹出來,在現實世界裡皆可找到遭際相近的真實人物與之對應。再者,驕陽應該象徵殘酷不饒赦的命運吧。

                         又書中說到:「 ...... 每當竹劍握在手中,文四郎就能感覺到平日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悲涼,以及父親死後的驟變在他心中留下的時運不濟之慨,全部狂野的向體外奔流。

                       武士的訓練和教育以堅忍為重,文四郎從父喪、含辱、家變以來,一直都在揹負重荷,他似乎是隻小小螻蟻,任人欺凌、踐踏。畢竟年紀 尚小且為血肉凡軀,若沒有發洩的管道,人如何活下去。張彬後來的種種叛逆,也是由此而抒發胸中對世道不公的滿懷義憤。文四郎於道場與犬飼兵馬的激烈竹劍爭鬥,便是胸中無法撫平的憤恨在主使著。

第六、從小說裡,可知藤澤思想深受中國儒家的影響,但是他又不迂腐,對寡婦與不得已改嫁的婦女寄予深深的同情與憐憫。

 

arrow
arrow

    marypanda09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