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鯤南詠物詩與題畫詩(之一)
詠物詩是託物言志的詩歌,通過事物的詠歎體現人文思想。詠物詩中所詠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託了一定的感情。在詩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或寄寓美好的願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歡詠物,據統計,僅《全唐詩》已存詠物詩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鱼,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詠物詩某些部分就好似學西洋畫的基本功―「素描」一樣,重視觀察、寫實的能力;南陔詩社頗多詠物詩的練習、吟詠。當然詠物詩的佳作也不能只停留在摹形繪狀的刻畫而已,應更進一步從中抒寫、表達作者個人的情思與志意。祖父的詠物詩不但能傳神描繪出物的貌與神;更能將物擬作人,具有人性,展現作者豐富的想像力與文學上的趣味性,如〈晚菊〉、〈木蘭花〉、〈竹夫人〉、〈蟬〉;或甚可抒發自身的家教、對子孫的冀盼,如〈硯田〉;或由此可見其平素的襟抱,如〈松〉、〈竹藝〉。祖父在詠物詩的創作上能繼承中國文化的傳統,也能自出機杼,值得細品之。
祖父題畫詩現留一首,乃請畫師繪製己之肖像,再題詩於旁。畫今由大伯父家人保存。
1、瀑布
豈是河山一氣并,斷崖瀉出玉泉清。
幾疑天上銀河水,流出人間濯我纓。
(錄自賴子清所編的《台灣詩海》,頁七十)
劉海粟 《峰峰削出青芙蓉》
2、春山
黃鸝出谷燕呢喃,日暖風和淑氣咸。
一抹蛾眉懸碧落,半彎雲髻掛巉喦。
詩情祇合華嵩逸,畫意猶宜岱嶽銜。
不藉王維神妙手,天然繪畫應非凡。
又
春風駘蕩柳摻摻,草木欣欣映碧巖。
十里斜陽春色滿,半屏嵐影晚霞銜。
蒼茫禹甸翻新綠,窈窕雲鬟脫舊衫。
最愛登高憑一嘯,松濤天籟聽非凡。
〈春山,四首擇二〉(南陔詩社課題,七律,十五咸)
[注釋]
①淑氣: 春日溫和的氣息。
②蛾眉 : 形容女人眉毛如蛾鬚一樣的細長彎曲;此喻指遠山。元薩都剌《走 筆贈燕會初》詩:「西湖天鏡碧墮地,吳山蛾眉春入窗。」
③碧落: 道家稱東方第一層天,碧霞滿空,叫做「碧落」;此指天上。
④雲髻: 如雲的髮髻,本指女髮高結也;「雲髻堆翠」是說如雲的髮髻像青山隆起,相反的,隆起的青山也可貌似如雲的髮髻。 因此雲髻於此應解作似雲髻型的峨峨高山。
⑤巉喦 : 山石層疊危峻的樣子。
⑥駘蕩 : 舒緩蕩漾的樣子。 駘,音ㄉㄞˋ。
⑦摻摻: 猶纖纖。摻,音ㄕㄢˇ
⑧禹甸 : 本谓禹所墾闢之地,後因稱「中國之地」为禹甸。《诗.小雅.信南山》: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⑨窈窕雲鬟: 可指窈窕、美好的女子,也可作幽深美好的山林。窈窕,幽深貌;杜甫《客堂》诗:「舍舟復深山,窈窕一林麓。」
黃鸝即黃鶯,它從幽深的溪谷飛出來,一路上清脆婉轉的鳴叫著,燕子也愉悅地穿梭飛舞,細語呢喃;晴日暖照,春風和煦,溫和的風候極為宜人。首聯從聽覺的熱鬧來鋪陳春臨大地,也由光線、和風、氣候的舒適進一步歌頌春天的美好。頷聯述說遠山如美人之一抹黛眉,蜿蜒起伏;而有的山形又如女人的雲髻,勢猶危岩峭壁。春光美景,充斥詩情畫意,春山脫俗,有如華山的秀逸;春山如畫,宛似泰山的壯麗。是以春山的碧翠多姿,不必憑藉王維的神技妙筆,刻意妝點,自然的山光春景本就無與倫比,非凡突出。
春風拂面和暖,纖柳絲絲弄碧;草木生意盎然,翠色輝映蒼巒。第二首詩一開端即蕩漾片片和風,令人觸感柔和舒服;而視覺也隨即予人饗宴―碧波無垠,洋溢生機與歡欣。夕陽中,大地已是春意爛漫;霞光下,似屏煙嵐紗籠繚繞。曠遠無盡的郊野翻為鮮綠如茵,山林也一改寒冬枯凋,又復葱蘢欣蔚。末聯作者在良辰美景的召喚下,感性道出自己此刻最愛登高望遠,長聲巨嘯一番,任人聽取宛如松濤的天籟之音。
不同的季節會予人不同的感受;春天富有生機,古今中外都歡迎春天的降臨,認為春帶來希望與美好。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重鎮―佛羅倫斯,其古名―Florentia便寓含花之意;因是時舉辦花神節,紀念花神,而春神即名喚芙蘿拉(Flora;芙蘿拉是花神,而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因此她也是春神)。祖父此詩極力鋪展春的優美,從鳥鳴、晴光、和風、草色、煙柳、山嵐晚霞等勾勒春的朝氣蓬勃、如詩如畫;而詩人也由衷感染春的欣欣氣息,為春如癡如醉,為春縱情高呼!
戴進 《春遊晚歸》 無年款(西元1449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