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華》電影觀後感

      《芳華》,是於2017年12月15日上映的一部中國大陸電影。本劇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青春的少女的故事。馮小剛導演,黃軒、苗苗、鍾楚曦主演。電影入選2017年多倫多國際影展特別展映單元。 (維基百科)

上映時間: 2017 12 15 (中國)

       演: 馮小剛

       房: 2.359 億美元

       本: 嚴歌苓

獲獎紀錄: 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

芳華.png

在中國西南邊區,一群被精挑細選的文工團青年,揮灑著、演繹著屬於他們的美好年華。

 

是文革版的紅樓夢,充滿對青春的謳歌

       片中所描述的主體文工團的青年男女們,他們都經過一定的挑選,在才貌上顯然比常人出色才能成為其中一份子。雖然他們亦要不斷練習,到偏遠處慰勞軍隊;但較當時大多數被勞改、下放的年輕人而言,他們的食、衣顯然較為充裕與優厚,也較無工作的危險性。所以,我們看裏頭的成員有數個都是高幹的子女,文工團的環境似乎是舒適而安定的。

       在此一充斥美男美女、青春洋溢的舒適圈裡,我以為一定程度上呼應了曹雪芹紅樓夢中所描述的人物與精神;尤其是對「美好青春的讚頌」,兩者更有一種內在的連結。被迫離開此一舒適圈的人物諸如―劉峰與何小萍便飽嚐殘酷的現實;宛若《紅樓夢》裡的美好人物,一脫離賈府或大觀園便紛紛凋零,如元春、迎春、晴雯等。而作者或劇作家(同為嚴歌苓)發自深情的詠嘆,追悼那逝去的年華與美好,甚至惋惜陷入現實而遭塵染與傷害的戰友們,其實與曹雪芹的心境有冥冥相通處。

 

社會主義本追求眾人的平等,關懷中下階層;然中共反而塑立了另一特權階級,忽略了個別的差異與對人道的關懷

        如果說是士、農、工、商是反映中國社會往昔所形成高下差異、不平等的階級意識;那麼後來所謂中共的解放中國,其實只是將原本在上的知識分子等狠狠的拽下最底層,讓軍工農等扶搖直上,成為另一新興特權階級。我們看《唐山大地震》一片,能收養成為孤兒難民的女主角,並提供日後優厚安定生活的養父母便是軍人身份;而該片裡文工團中所謂的高幹子女,其父母也是軍人出身,似乎父母的地位能庇蔭他們,讓子女在文工團中顯得特別的張揚、不可一世。

       故事描述者―蕭穗子愛了好幾年的樂團小號手―陳燦,當同寢室舍長、父母也是軍長高幹的郝淑雯得知陳燦亦是高幹子弟(父母是昆明軍區副司令)而橫刀奪愛時,蕭穗子毫無怨怒的接受事實,因為其父是文革時的勞改者,論自己的出身背景怎是郝的對手;可見中國解放後所培育的另一類特權,實在也有其蠻橫、操縱他人命運的可惡之處。我以為真正的平等是沒有特別受崇敬、抬高的階層,每個人都能尊重不同職業、出身的人;沒有人是被壓抑迫害的,也沒有人是高高在上,可以鄙視作踐他人的。

芳華二.png

蕭穗子面對自己的愛情,在形勢不如人之下,只能淡然處之、默然退之。

        在同是一家人的文工團大環境,講究互助合作,但似乎沒有個人隱私,常要被他人窺視、批評與揭發;得罪一小部份的人很可能就觸犯了某一團體,引發他人的敵視與傷害。沒有真正專業、保護關懷的輔導單位,團員的心靈得不到正確、及時的教導與抒發,或任由眾人肆意霸凌,或自己壓抑隱忍。共產社會注重「同」,而忽略、排擠「異」;所以有異味、不同心的何小萍與情不自禁顯露個人情欲而不能始終維持戰友、同志之愛的劉峰便如同洪水猛獸,貼了標籤,發配到邊境戰場,飽受無情戰火蹂躪!

       在我們民主且重視人權的國度裡,何小萍與劉峰所觸犯的過錯不會被如此放大處置,他們會被關心與開導;尤其劉峰做了這麼多的善事,一定能被格外的理解與同情。「生不逢時」!當時中國環境封閉、教條,不知年輕人敏感多情,亂扣帽子、無情撻伐,將他們的青春與才華就此葬送!

 

文革的傷害烙印在許多人的心中,是暗藏且難以磨滅的疤痕 

     故事的一開頭已是文革末期,然文工團裡不少成員都曾受此際政治洪流幾近滅頂之災,弄得家破人亡。何小萍若不是其父是政治犯,被遣謫新疆哈薩克,母親不得已改嫁,小萍處於尷尬、不受歡迎、不被善待的繼父家庭,否則大概未必會選擇遠赴西南偏境的文工團從軍。可以說小萍沒有完整的家庭和父母的關愛,有著破碎受傷的心靈與必須無奈遠離家庭,都是彼時政治環境的迫害荼毒所造就。

       一個國家有這麼多人是思想犯,需要改造,這確實呈現無比荒謬之處。由於電影多處被刪,應還有劉峰被群體「公審」的段落;共產社會迫使每個人成為囓肉嗜血的猛獸,讓一個人體無完膚的遭受大家的唾棄與鞭撻,將人性之惡發揮得淋漓盡致。也因為所有人難免都是共犯,文革等政治劫難就變成大家又痛又有些隱諱的往事了!

芳華三.png

時代在形塑、操弄他們的青春,縱然全心付出,不能說內心無憾無淚!

 

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與珍惜善良

        在一個鼓勵發揚「惡之華」的地方,良善的人如何被劫難磨練且脫身? 如何於萬般艱難裡執守道義與保有美善?經歷各種現實的考驗與折磨,劉峰與小萍後來還能殘留人間,彼此相知相惜,真是「天可憐見」!也許誠如片中所言:「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意指何小萍),因此最能識別善良與珍惜善良」;本片還是透露了這稀微的天光,為人間的良善安置,使之有個棲身之所!

    劉峰與何小萍是特別被凸顯出在當時那種大環境下的犧牲受難者。本片雖以「芳華」為名,以俊男美女包裹,似乎沒有沉重的控訴,然輕描淡寫下還是可以從若隱若現的帷幕中看到大時代裡許多人的血淚與無奈。中國多少政治人事的紛擾下,文工團的青春記載著另一種風華:有真心付出、表現才華和風雨同度,也有含垢忍辱、黑暗窺伺和流淚憾恨,更重要的是展現突出重圍的一時代人的堅毅與勇氣!

芳華四.png

離開文工團、拋離芳華的劉峰與何小萍在滾滾紅塵裡受盡各種磨難,終於聚首;他們互相撫慰,舔拭往昔人生所遭遇的屈辱與失落!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ypanda0910 的頭像
    marypanda0910

    明月何皎皎

    marypanda09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