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更 : 愛在他鄉》觀後感

騷動的靈魂需安憩,高更為藝術而出走

高更.png

孤高敏銳的高更必定走上與眾人殊異的藝術與生命的旅程

        背景從1891年開始,高更意識到巴黎、甚或整個歐洲都不能再激發他創作的動力,決定遊說家人與友人離棄文明,一同前往玻里尼西亞的大溪地。然而即使對人類所建立的文明世界產生質疑或否定,真正要下決心如同一向仰賴水的魚拋棄自己的舒適圈,無論是高更的妻子、或有前衛思想的友人都顯得畏怯而裹足不前。

       最終高更背負了拋離家人的罪名,自己也負荷著沉重迷茫的心情,隻身前往大溪地。儘管眾人猶豫、不願追隨,他依然堅持做自己,決心做個野蠻人。

 

貧病交迫下仍依循自己的心靈,在異鄉展開個人繪事的新紀元

        從劇情發展我們明白高更是時肉體並不強大,罹患高血壓、糖尿病,且心臟亦衰弱,但他的心靈始終執著而強悍。他罔顧醫生的好心建言,決定「消失森林中」。

       我們可以看到在大雨滂沱、簡陋的屋子裡,無視惡劣天候,奮力繪畫不輟的高更。我們也看到高更在熱帶的樹林、山野溪流間試圖漁獵生存,探索尋覓創作的素材。決裂了原生的文明社會,來到宛如洪荒原始的野生島嶼,一切從零開始,挑戰著高更的夢想、體能、意志力、適應力與創作力。

高更2.png

貧病的現實無法阻止高更的創作不輟

        現實的艱難一直阻撓著高更,來到大溪地,想要「純粹」的作畫還仍舊是個奢望。甚至因羸弱的身體狀況、經濟匱乏的生活、家人的難以諒解與支持,使高更反而陷入了空前的絕境。此段歲月可謂熬煮著人生最苦澀的汁液,強迫高更一飲而盡;然而似乎幽暗到底的現況,卻淬鍊、啟迪他發掘與蛻變自己的藝術創作。在「大溪地」的藝術事業,應是高更繪畫、版畫、雕塑等最具突破轉變的關鍵期。

 

大溪地的女神、原始的夏娃—胡德拉,賜予高更豐沛的創作泉源

高更3.png 

高更與胡德拉的邂逅將其藝術引領至創作的巔峰

                   與毛利族女人—胡德拉的偶然邂逅在高更藝術與愛情的生涯上無異是上天恩賜的禮物。高更認為「想要重生,必須追本溯源,回到人性的初始」,而這位野性、純潔又美麗的女人,讓高更「又活了過來」。

      初始,愛情的滋潤和不同種族與文化的激盪使高更進入了人生與藝術的「創世紀」。高更彷彿擁有了上帝創造的稟賦與權能,在繪事上大刀闊斧、游刃有餘的進行創作,更叩問人性本質、與天地造化交融、更原始、富創意的作品於此際大量的湧現。然而當高更一往直前的探索與展現藝術上的才華時,生活現實的困頓與自己一手維護的家庭、情感上的伊甸園卻面臨著阻滯與崩解的叢生險境。    

       筆者以為高更其實才一直擁有最「純潔」的心靈,至少在「藝術」與「人生」的信念是如此。殊不知當文明開始進入大溪地,也已經悄然無息的改變了這原本自給自足、野生純樸的世界。才十三齡的胡德拉怎知藝術在高更心靈上的重量呢?面對著徹底執行生命信念、毫無悔懼、孜孜矻矻的偉大藝術家,胡德拉一心眷戀著能身著「白洋裝」與脫離高更這個上帝而進入西方文明宗教的「教堂」此一場域,這恐怕是一心「復得返自然」的高更始料未及的!

       在胡德拉外遇出軌後,高更不僅釋放了自己的怒氣,為了挽回貧窮與匱乏所帶來的傷害,他自己從事勞動,或出海捕魚,或在碼頭負重搬運、做工人,一心想守住自己的女神,然已經鬆垮的愛情關係只能搖搖欲墜到完全零落而已……

高更4.png  

毛利女人胡德拉曾激發高更豐沛的藝術創作力

 

藝術家迥異於常人,難以世俗的眼光來評斷其是非

        誠如高更寫給妻子梅特的信上所言:「梅特!我是個孩子,是個野人。我不可笑,野孩子絕不可笑,那些批評我的人,尤其是你的家人,對於藝術家的天性一無所知。」高更一旦確立自己的想法,他可以劍及履及,打破原先的藩籬,翻臉如翻書。我想大部分的人即使有「覺知」,但也不敢這麼斷然決絕,以身涉險。我以為高更的天性其實有冒險家、探險家的好奇無畏,也有頑童心靈的不羈野性,亦具宗教家的狂熱堅持與文學家的感性理想。這樣深具「藝術天性」的人,很難與世俗妥協,雖然我們看到他確實在努力彌平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尤其在處理胡德拉的愛情上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與犧牲,但「藝術」像是一股驅迫、無法擺脫的魔咒,高更不肯與世浮沉,但畢生要讓藝術驅遣,為藝術而奔波;那是支撐他生命的主要脊骨,滲透了他所有的細胞,那是他一生的使命感,真正為之瘋狂憔悴的女神!

     

從此片我們了解高更為藝術所付出慘烈的犧牲,更接近其創作的心靈與歷程

              本片很用心還原、重現畫家的生存時空,生命的履歷與創作的背景;希冀世人可以理解高更在生命的十字路口上如何抉擇,肉體與心靈的掙扎,現實與理想的衝突,藝術家的精神與思考的高度……

    「我要堅持下去,尋找我的目標,我會證明自己是對的,我是偉大的藝術家,我很清楚。我受這麼多苦是為了追求理想……總有一天,孩子們在自我介紹時,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會以父親的名字為榮。」高更日後以其親身的實踐與偉大的創作證明了自己的理念與抱負所言不虛。這樣張揚、孤傲與獨行的人,在藝術上誠然是個「異數」,我們後人除了瞠目結舌與感佩折服外,豈敢且豈能多言!

高更5.png

高更與大溪地的緊密連結、互相彰顯已成為藝術史上不朽的神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ypanda0910 的頭像
    marypanda0910

    明月何皎皎

    marypanda09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