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紳士》讀後心得(一)

 

       者:亞莫爾.托歐斯

原文作者:Amor Towles

       者 :李靜宜

出    版   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19/10/04

 

紳士一.jpg

                

佳句欣賞

 ★(頁68) 奢華是頑強不屈的力量,同時也是詭計多端的力量。

君王被拉下寶座,丟到街上時,奢華會謙遜地低下頭……但號角馬上又響起,奢華再度回到寶座之側,再一次掌握歷史與君王。

 

★(頁107) (拉脫維亞燉菜)洋蔥已熬出焦糖般的甜味,豬肉細火慢燉,而杏桃在起鍋前才入鍋添加風味,所有的食材完美融合成一道熱氣蒸騰的甜美佳餚,令人想起大雪封途時窩在小酒館裡的溫暖舒適,以及吉普賽人鈴鼓的叮噹響。

 

★(頁133)方才召喚伯爵的夏日微風,此刻擁抱著他。溫暖而包容的微風,讓他想起了年少時的夏夜,以及那許許多多的情緒―五歲、十歲、二十歲,在聖彼得堡的街頭,或在埃鐸豪爾草地的那些個夏夜。往日情懷鋪天蓋地而來,讓他幾乎無法招架,他不得不停下腳步,暫停片刻,才能繼續走向屋頂的西緣。

 

(頁153)不管裝在瓶裡的是哪一種酒,絕對和左右的酒不同。絕對不同。他手裡的這個酒瓶裡裝的是歷史的產物,像國家或個人一樣,獨一無二,層次複雜。顏色、香味、口感,在在表現產地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氣候特性。除此之外,也表現出釀造年份的整體自然現象。淺酌一口,就能讓人知道那年融雪的時間,那年夏季雨水的多寡,還有季風颳起與陰雲蔽天的頻率。

是的,一瓶酒就是時間與空間蒸餾之後所產生的菁華,每一瓶都以詩意的方式表現出自己的獨特個性。  

 

(167)……每個國家的萬神殿裡都有他們的詩人。但是有了契訶夫和托爾斯泰,我們俄國人就在敘事的壁龕上有了一對青銅書擋。從今爾後,所有的小說家,無論來自何方,都必須把自己擺在這對書擋中間,從這一頭開始,到另一頭結束。請問,契訶夫在他那些完美至極的短篇小說裡展現的爐火純青技巧,有誰比得上?這些簡潔洗練的故事,帶我們在片段的時刻裡踏進某人家裡的角落,人生的種種境遇立時展現在我們面前,伸手可觸,儘管如此令人心碎心痛。至於另一個極端;你能想像得出來,有哪一部作品的格局能比得上《戰爭與和平》?故事可以如此巧妙地從客廳一路延伸到戰場,然後再回到客廳?這部小說完整呈現個人的命運如何受到歷史的宰制,以及歷史如何因個人而改變。在未來的數個世代裡,我可以告訴您,沒有任何作家能取代他們兩位,因為他們就是文學敘事的化身。

 

★(頁168)大家都說英國人最懂得如何慶祝聖誕節來臨前的侍降節。但是請恕我冒昧,要了解冬季節慶的本質,你還是應該到比倫敦更北的地方。一定要到北緯五十度以北的地方才行,因為那裡日照最短,而風又最強。陰暗、寒冷,冰天雪地的氣候,讓俄羅斯擁有最燦爛的聖誕氣氛。也就因為這樣,柴可夫斯基所捕捉的聖誕旋律才會比任何人動聽。我告訴你們,二十世紀的每一個歐洲兒童不只對《胡桃鉗》的弦律耳熟能詳,也能在腦海裡勾勒出芭蕾舞劇裡描繪的聖誕節情景,就算邁入年老昏聵的暮年,每到平安夜,柴可夫斯基的聖誕樹還是會從他們的記憶深處長出來,越長越高,讓他們再一次抬頭凝望,不可置信。

 

★(頁207)「失敗者聯盟」是關係非常緊密的組織,成員外表上並沒有任何標誌,但是彼此一眼就看的出來。因為突然從雲端墜落,同盟的盟友有著相同的觀點。他們深知美、影響力、名聲和特權,都只是暫時借來,而不是永久擁有的,所以他們並不容易為這些東西所折服。他們不輕易羨慕他人,也不輕易發怒。他們當然也不會忙著翻查報紙,找自己的名字。他們繼續生活在同儕之間,對別人的奉承諂媚謹慎以對,對別人的野心悲憫以對,而他人所展現的優越感,只會讓他們在心中暗暗微笑。  

 

★(頁229)就和美國記者一樣,爵士樂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高度社交能力,儘管有些莽撞,常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基本上都出於善意與幽默。此外,從何而來,又往何處去,似乎也完全不重要。爵士樂散發出大師般的自信,卻又同時具有學徒般的天真生澀。

 

★(頁235)(馬賽魚湯)先嘗一口湯,這用魚骨、茴香與番茄熬煮出來的精華,洋溢著濃郁的普羅旺斯風情。接著嘗一口黑線鱈的鮮嫩魚片和貽貝那略帶海水鹹味的鮮韌貝肉,這都是在碼頭上直接向漁夫買來的新鮮漁貨。而西班牙柳橙和只有小酒館才嘗得到的苦艾酒,更為你的味蕾帶來驚喜的感受。這種種不同滋味全部由番紅花收束調理在一起。飽嚐夏日豔陽菁華的番紅花採集自希臘山丘,裝在布袋裡,由騾子馱運到雅典,再搭三桅船航過愛琴海。換言之,只要嘗上一口,你就會覺得自己置身在千里之外的馬賽,一個滿街都是水手、扒手、漂亮女人,有著陽光與夏日,有個各式語言與生活的城市。

 

★(頁260)伯爵的父親相信,人應該關注生活,而不應該過度關注時鐘。他是斯多葛學派與蒙田的信徒,相信上帝創造上午時光,是為了讓人辛勤工作。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在六點以前起床,吃個簡單的早餐,然後開始工作,不受任何干擾,那麼到中午時分,他應該已經完成這天該做的事了。因此,他父親相信,中午十二點鐘是個總結的時刻……而下午的時間呢…是不要讓生活被掛在背心上的懷錶所控制。千萬不要分秒必爭…因為午餐之前已經孜孜不倦勤奮工作了,下午的時間就應該過得悠遊自在。也就是說,他應該在柳樹林裡散步,讀一篇雋永的文章,和朋友在藤架底下聊天,或在火爐前面沉思。這些事情都不應該受時間限制,隨心所欲,由自己決定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重要人物分析

亞歷山大·伊里奇·羅斯托夫伯爵

紳士二.png

(摘自:日劇《基督山伯爵·華麗的復仇》基督山伯爵劇照)

陷俄共革命風暴,落難遭囚的王公貴族

               伯爵於1889年十月二十四日出生於聖彼得堡,從1918年九月五日起便住在莫斯科的大都會飯店317號套房;1922年六月二十 一日被俄共判處終身監禁在大都會飯店,若逃離則立即槍決。

              1926年,經過四年羇囚生涯的伯爵準備告別人間,在縱身一跳的當下,是家鄉下諾夫高德的蜂蜜解救了他;再投身、沉浸於成千上萬繁花盛放的蘋果樹裡成為救贖伯爵的畢生信念。

       決定再續活人間,使伯爵領悟他必須藉由其他的操勞、參與才能維持生命前進的熱能。所以自此之後,伯爵加入這飯店牢囚的生產事業,發揮自己與生俱來紳士練達人情世事的才能,成為二樓博雅斯基餐廳的領班侍者(手下有五名侍者);周而復始的在二十張餐桌、餐廳與廚房間周旋煩忙。

紳士三.png

再重返家園,為繁花盛放的蘋果樹環繞,成為救贖伯爵的畢生信念(摘自網路)

 

十月革命後決定留在俄國,應也證明伯爵對祖國的忠誠、熱望

       從文本可看出伯爵於1918年自巴黎返國後(1914年五月十六日,伯爵射擊普洛諾夫中尉因而赴巴黎避風頭),若要跟著祖母逃離俄國是有機會的,畢竟沙皇被處決後,貴族階層處在那時的氛圍是對個人安危極不利。但是伯爵安排祖母脫身後,自己卻啟赴莫斯科,安居於大都會飯店近四年,直至俄共審判後被永久幽囚於飯店。若說伯爵心存僥倖、有所觀望;對一個排斥階級、重視軍工農的極平民風的俄共政權,聰明的人都知道哪一種階層最能迎合當道。所以我認為伯爵在危局裡不願拋離祖國,應也有一種共赴國難的精神;他期待,也想觀察祖國能怎樣的蛻變與成長;只是十分令人惋惜,似乎是國家辜負了這些知識菁英的熱望,令他們徒然賠上了自己的青春韶華。

 

溫潤如玉的西方紳士,承襲舊社會精緻文化與傳統的代表人物

       書中多處可看出伯爵的家教,對舊文化傳統的承襲與高尚敏銳的品味。誠如伯爵自己所言:「(紳士)是很多小細節綜合而成的」(頁224)。譬如「會先替客人布菜,才拿給自己。」(頁224);「紳士不該用手上的叉子指著別人……或嘴巴塞滿東西講話。但也許更重要的是,他應該在對話的一開始就自我介紹,特別是在他對客人知之甚詳的情況下」。「任何場合都準時出席,舉止合宜,設想到別人的需求,在伯爵認為,這都是出身良好的男人必備的條件。」(頁130)可見,當一名紳士其實是不容易的!不僅生活上與人相處的種種儀節要留意;尤其在道德修養上更有一種責任與榮譽,即紳士應不自私,應光明磊落,能溫柔體貼,能關懷他人的需求。

       再者,伯爵對知識文化的各方面掌握與品賞能力的超卓也是在文本中可隨處發覺。譬如他與德國人爭論辯駁俄國對西方世界的三大不容置疑的貢獻(頁166〜169),從其滔滔雄辯裡便可了解伯爵對自己祖國文化、文學、音樂等的知之甚詳。或伯爵於酒的賞解、熟稔,於餐、飲間的搭配互動,食材色香味的獨到慧黠,都可明瞭這位紳士確實名副其實,承繼良好的文化傳統與展現精緻細膩的品味。

 

紳士不僅言舉得體,風度翩翩;情意的溫厚周到更如陽春三月,和煦宜人

       書中第一章〈相識〉即寫到伯爵與妮娜初相遇在大都會餐廳(緊鄰大廳,伯爵喜暱稱為廣場)。此際,伯爵正開始陷入幽禁的歲月而顯得有點茫然不安;妮娜不太禮貌地盯著伯爵看,打斷伯爵的用餐,接著又問了幾個問題,甚至還分享了伯爵的鰈魚排……面對小女孩突兀的問話、騷擾,伯爵始終以禮相待;也就是這樣溫情的對待,伯爵與妮娜間建立了超越年齡的摯友關係。

       伯爵在友情、愛情與親情都收穫豐富,應該說他待人極誠懇、殷勤,所以相對的別人也予之豐厚,如一輩子的好友米哈伊爾和餐廳廚房共事的安德烈及埃米爾。伯爵與米哈伊爾可謂生死至交,從米哈伊爾初展才華的長詩―《如今安在》,因內容涉及政治,恐危及生命,伯爵遂毅然承擔,以自己的名義來出版詩作;當初對好友所表露的義氣,沒想到卻在1922年審判時,反而成為助力,在應被立即擊斃的槍口下逃過死劫。大都會飯店的三巨頭―伯爵、安德烈和埃米爾,三位長年在餐廳、廚房周旋,發揮各自的長才,合作無間;也會偶爾私下蒐集料理所需的各種材料,由埃米爾烹飪,共同來品賞一道道世界知名的餐點。

        再言及伯爵能與女藝人安娜從萍水相逢,露水姻緣到形成終生廝守的伴侶,最主要是因兩者同為「失敗者聯盟」之一,皆備嘗人生的起伏不定,盛衰無常,所以才能相知相惜;但伯爵的人情練達與細心溫柔,想必也是令安娜很難忘懷與拒絕的要素。

 

伯爵善於處逆,無入而不自得

    中國詩文泛滲不少「遷謫文學」,從屈原的《離騷》、賈誼的《弔屈原賦》、蘇舜欽的《滄浪亭記》、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等等。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堅韌的生命力與不同流俗的生命情趣,總在作品裡貫注他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入而不自得」等善於處逆的精神力量。在某一層次上,文本中所塑造西方俄國的莫斯科紳士,在出處進退的超然與表現上,確實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心靈光輝是很相近的。

       表面與世推移,不滯於物;然伯爵內在其實並不隨世沉浮,他心中一直牽繫著祖國家園,因此後來在1954年脫逃,遠離大都會飯店後,明明可以越過邊境,選擇他國生存;伯爵卻甘心折返那已殘破凋敝的故園,在彼處,與所愛的人白頭到老!由此,我以為伯爵真是一個有情有義、有為有守的人。面臨一個打破舊傳統,從頭而起的大改造、大變化的危局,伯爵不計較個人的榮辱與名利,他對國家,始終有盼望;他對哺養自己的鄉土,總是心存無盡的嚮慕與依戀!

 

妮娜·庫利柯娃

紳士四.png

伯爵的小朋友,生命的救贖與曙光

       妮娜於本書第一章起始即現身:有個特別喜歡黃顏色的女孩,坐在她最愛的大廳椅子上看雜誌」(第一章<大使>,頁17),當時她 年僅九歲,是位「喪偶的烏克蘭官員女兒」(頁46)。妮娜可謂是伯爵初始囚禁生活無法自處時的救贖、曙光。

       實際上,妮娜曾給伯爵一把飯店萬用鑰匙(頁111),伯爵後來得以逃離,關押發覺且要阻止脫逃計畫的敵人―主教,就是倚靠妮娜這把萬用鑰匙(頁461)。因此妮娜也是伯爵面臨生命危險時的救星。

 

具平民風格

        妮娜喜歡飯店的一角―「廣場餐廳」(正式名稱是大都會餐廳,緊鄰飯店大廳);應也反映妮娜喜於擁抱廣大群眾,與人民為伍,具有無產階級意識的平民風格。書中這樣介紹大都會餐廳:「最初始的設計就是成為城市(包括其花園、市場與大街)的延伸。這是各形各色的俄羅斯人都可以來喝杯咖啡,見見朋友,爭辯討論,或閒混調情的地方……」(頁45)可見廣場餐廳的親民性,亦見喜愛此氛圍的妮娜與民共處同樂的性情。

 

葬送青春生命的布爾什維克派的廣大犧牲者之一

     妮娜似乎代表著俄國經過十月革命後,想脫離舊社會、舊體制、舊歷史等果毅不屈的、熱情而理想的、年輕的布爾什維克派新世代;其下場卻成為粉身碎骨、葬送青春生命卻依然得不到救贖與回饋的無數犧牲者。

   

★米哈伊爾·費奧多拉維奇

       1907年伯爵和米哈伊爾在聖彼得堡的帝國大學初次見面,不打不相識,兩者身世背景、情性喜好皆南轅北轍,卻建立了一輩子的情誼。1922年伯爵被俄共判處一輩子幽禁於大都會飯店,米哈伊爾此際才剛接任聖彼得堡母校的新職,是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協會的成員之一。伯爵被俄共唾棄,失去了所屬貴族身分的特權與舞台;但米哈伊爾恰如是時嶄新、由布爾什維克派統治的蘇聯,正準備大展身手,塑立自己的歷史、未來。

       然而熱情與努力並沒有帶給米哈伊爾和俄國更美好的前景。米哈伊爾為《真理報》負責編纂安東·契訶夫書信集,因拒絕編輯、即昔日大學舊識―維克多·夏拉莫夫所要求刪動契訶夫書信中的一段文字,造成彼此的衝突,進而使米哈伊爾遭當局問話且經審理後,於 1939年三月被遣謫西伯利亞,直至1946年六月,歷七年多歲月才得返莫斯科與伯爵重逢。1952年左右,米哈伊爾逝世(應是自殺)。

               是時代背叛了米哈伊爾!其戀人凱特琳娜如此形容米哈伊爾:「他是熱情奉獻的人」(頁389)。一位對革命、對文學、對國家有無比熱忱的學者作家,在毫不猶疑的奉獻後,也得到國家毫不寬貸的處罰,青春鬥志消磨殆盡,最後心如槁木的孤獨死去。米哈伊爾是第一代的共產黨,甘為國家而篳路藍縷的開創志士,其後燃燒無比熱情來為嶄新的時代吐哺握髮,卻毫無價值的被國家與時代唾棄,晚景十分堪憐。

arrow
arrow

    marypanda09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