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電影觀後感

上映時間: 2020 1 22 (台灣)

導             演: 葛莉塔·潔薇

原            著: 《小婦人》; 露意莎·奧爾柯特作品

提名紀錄: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更多

獲獎紀錄: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最佳改編劇本, 更多

小婦人一.png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小婦人》所改編

          國小拜訪好友,當時朋友家中有一套光復出版社所發行的、附精美彩色插圖的大本世界文學名著,其中我最愛閱覽賞玩的書本之一即是美國作家―露意莎·梅·奧爾柯特(1832〜1888) 所創作的《小婦人》。

        在七0、八0年代的台灣,出版業要說百家爭鳴是很為難的,尤其是關照到孩童這塊區域的圖書更是相對有限。所以此套改編自經典文學、專為兒童設計彩 繪的大本精裝書,想當然也是譯自外國。一幅幅大版面、細緻華美的插圖,小手摸挲著光滑的紙頁,眼眸端凝著與現實相仿、美好鮮活的人、事,物,那發自肺腑的悸動、讚嘆,迄今實難忘!

       也因與書本這樣美妙的相逢讓我對《小婦人》一直印象良好,使致由此而改編製播的電影、卡通等也常是我所留意的對象。《小婦人》翻拍數次,我大概看過三種左右的電影版本與一種卡通版本,即使早已了解大概的劇情,也抵擋不了此書、此劇的魅力。

       這次電影翻拍,內心並不特別期待,因為再入電影院只為重溫兒時的甜美回憶,認為這種片怎麼拍大概也差不多,中規中矩即可。沒料到在閱片期間,就不禁感慨自己似乎大豐收;該片以順序、插敘方式交織呈現,演員的演技傑出,導演努力重現美國是時無論大城市或鄉鎮的氛圍……都讓人耳目一新,為之驚艷不已。

小婦人二.jpg

美國作家露意莎·梅·奧爾柯特(18321888) 所創作的《小婦人》。

 

故事的背景是設置在美國南北戰爭之際

        即使《亂世佳人》(即《飄》)此巨著傳達與北方對待南北戰爭有不太相似的視角與看法,美國的內戰―南北戰爭(1861〜1865),尤其是對居於北方的美國人而言無異是一場「聖戰」,是解放黑奴的偉大戰役。該片便是在這樣的背景籠罩,即偉大關鍵的時刻下、不凡的戰爭動盪中所鋪寫的以家庭為主的、圍繞妙齡四姊妹而相關的親情、友情、愛情等平凡小人物的遭際。

小婦人三.jpg

《飄》與《小婦人》同是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的小說,但作者們對此戰役的視角與看法是截然不同的。

 

「她們其實是我們」;反映家庭、人情真實動人的面向,歷久傳頌不衰

         難道只是美麗繪本的吸引?或是童年回憶的召喚?我以為電影或書本能歷久不衰,為各世代的人所喜愛,主要是作者很真誠的將她與姊妹間的互動書寫出來,加上細膩的觀察、動人的文筆,便編織成一張美麗誘人的網,讓人甘心一次、又一次投陷其中。「《她們》」其實反射了人們人性、人情裡很雷同的、很親切的表現與情感。當四姊妹在陳述她們各自的理想、憧憬,或因爭執、爭吵而大打出手,那樣的超出現實、夢幻般的眼神,粗暴熱絡的扭打互動,毫不遮掩的報復心緒……那不是真實反映著我們日常與家人、兄弟姊妹間的相處與交流嗎?

       另片中四姊妹父母高尚的言舉:父親赴義、自動前去沙場支援聖戰,母親關懷貧困、慷慨施濟,作者在平凡的人物上又展示人類道德較高的層次,鼓舞我們表現崇高美好的情操。長女瑪格的嬌美溫良、次女喬的豪爽才情、三女貝絲的善良真純、么女艾美的嬌嗔有趣又虛榮世故;尤其喬對貝絲所付出的關懷、力抗死神厄運的堅持而展現的姊妹情深……都讓人難以忘懷,為之唏噓、為之墮淚!

小婦人四.jpg

飾演么女艾美的演員―佛蘿倫絲·普伊將么女的嬌嗔虛榮,卻也世故而聰敏良善的情性、姿態展演得十分出色。

 

與女兒一起品賞,溫馨而難忘的觀片經驗

         與女兒互動密切,自她八個月大就將之懷抱、安坐於大腿上,手持繪本,一字一句朗誦,與之共享歡愉的閱讀時光。小女漸長,自然產生世代的差異與隔閡,她也有自己的世界與朋友,一起前往電影院,並肩同賞的時日難免漸少了。如《她們》可以連結不同世代,喚起我與女兒心靈深處的情感而產生共鳴的佳片真是不多;拜《她們》之賜而再重拾往日母女同歡的時刻,也是一樁美事呢!

       片中貝絲或喬的教授夫婿都曾彈奏貝多芬的奏鳴曲《悲愴》的第二樂章。樂聖於此作品展現平和博大且有深度的曲風,令人一洗人生悲澀,有種清泠舒朗的感覺,也似乎予人「四海皆兄弟」的境界。由家庭出發,卻又緊密與時代祖國連繫,愛家、愛國、愛全人類,親情濃郁之餘,也有民胞物與的襟懷,亦是本片特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ypanda0910 的頭像
    marypanda0910

    明月何皎皎

    marypanda09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